SP Jain全球管理学院留学之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07-13 浏览次数:707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1965年独立,50年间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排名居前的发达国家,与其务实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它培养了大批推动国家高速发展的精英人才。以成功的成为亚洲教育的中心,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中心,兼具东西方文化与智慧。
新加坡高等教育体系设置
新加坡属英联邦国家,其高等教育模式与英国相近,并在不断调整、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精英制教育体制。其高等教育既有世界水准的公立大学,也有大专水平的政府理工学院以及教师培训性质的教育学院,还有与国外名校联办的私立大学。
新加坡有3所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公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及新加坡管理大学(SMU)、NTU和NUS是两所综合性大学,NUS生命科学、公共管理等学科比较突出;NTU工程、计算机和教育学科较强;SMU优势科目为商业管理。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政府又相继开办了另外三间公立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SIT) 、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和新加坡社科大学(SUSS)。公立大学提供大学教育,学位设置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种。理工学院颁发专业教育文凭(相当于大专)。学生中学毕业后可选择到理工学院就读文凭课程,而后步入工作岗位。少部分成绩优秀者可进入大学深造,取得大学学位。新加坡有5所公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与共和理工学院。私立学校一般是和英联邦国家知名学校联办,或是这些大学的分校,提供从商科及信息技术到酒店培训及美术等一系列课程,范围极广。学生达到一定要求后可转入联办学校读书,获得国际承认的专科、本科或研究生文凭。正规私立学院是通过新加坡私立教育理事会(CPE)审批的教育信托认证(EDU Trust),以保证其教育质量。此外还有获得CPE审查豁免权并由教育部直接管辖的外国源流大学(Foreign University with Local campus)暨外国著名大学的新加坡分校来提供更加符合新加坡发展或社会所需的高等教育课程。
新加坡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
新加坡高等教育最显著的三个特点是高度的国际化、职业化和信息化。
1.高度的国际化
国际化是新加坡高等教育的精髓所在,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国际化。
第一,教学语言的国际化。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有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多民族的存在使得多种语言共存,这是双语教学能够实施的先天优势。为公平对待各民族语言,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淡米尔语均设为官方语言。其中,第一语言是英语,为全民共同语言,是行政工商、学校使用的主要语言。第二语言是各民族的母语。英语为教育机构第一学术及教学语言,无障碍的语言交流为其国际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保障,也为国民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和更多个人发展机会。新加坡开国之父李光耀曾说:新加坡选择英文作为主要语言,让每个新加坡人享有公平的机会。英文并非本地任何民族的语言,它是工商和经贸的语言,新加坡因为选择它而繁荣起来。
第二,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新加坡大学教研人员65%来自国外,均是欧美顶尖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本地教师也大多从这些大学获得高等教育学位。新加坡国际人力资源小组每年都到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招募知名学者。大学面向全球招聘校长、学术副校长以及有国际影响的重量级学者和优秀青年人才。NTU现任校长是前欧洲科学基金会总裁、诺贝尔基金会成员、前瑞典林雪平大学校长安博迪教授;人文与社科学院5名院长、副院长分别来自5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其高等研究所聘请了9名诺贝尔奖得主和1名菲尔茨奖得主担任顾问。通过国际性聘任,高校的专业水平得到了保障。学校也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提供出国旅费,教师可自由运用于出国访问、参加研讨会等;每年都聘请国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
第三,学生群体的国际化。 NUS和NTU每年都有20%的本科生和超过60%的研究生来自海外。政府和大学每年提供大量奖学金和补贴,吸引优秀学生到新加坡大学就读。国家和大学对研究生项目投入更高,入学标准也相当严格。学生可参加海外交流计划,NUS的本科生可在世界30多个国家180多所大学开展学生交换互惠计划并获取学分;还设有“国际研究见习计划”,学生可在全球一流科技大学顶级研究人员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NTU与海外100多所大学合作,推行本科生“全球浸濡计划”,让所有本科生能在海外学习一年,增加海外体验,每年也有2,000多名海外学生到NTU学习。学校非常重视毕业生校友联谊活动,校友办公室负责与世界各地的毕业生保持联系,领导建立校友会分会,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定期出版反映校友事业发展和成就的刊物,使已毕业的校友仍能长期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多元化的学生社群、成功的校友追踪联谊活动不仅有利于营造多元创新文化、促进国际化人员互动,而且还有利于宣传推广学校品牌,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
第四,课程设置的国际化。高校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根据世界前沿课题研究及时更新学科设置;直接引入国外高校高质量教材;借鉴美式选课制和学分制,增设培养创造力的课程;提倡通识教育和跨学科学习方式。NTU本科生实行跨学科教学,所有学生一半以上学分必须在其他学院获得,选修课程在文理科都有一定比例限定。本科生大部分时间接受通识教育,在大四或研究生时会有明确的方向选择。[2]研究生教育更是以科研领域前沿进展为主要教学内容。新加坡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通常是没有固定教材的,每门科目学校会规定几种参考教材供学生选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并提供多种机会。例如:NTU与全球知名高校组建战略合作联盟,与加州理工学院等成立了全球科技大学联盟,与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高校进行双学士、双硕士课程、博士合作培养等项目,与康奈尔大学开展通讯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合作,与瑞士圣加勒大学举办亚洲第一个双硕士学位课程。NTU生物科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办双学位课程等。
第五,学术评价体系的国际化。高校通过有效的教育效果反馈系统和专家团队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大学每个院系均设有国际咨询小组,由专业领域知名学术权威组成,为教学科研提供咨询意见并考核其成果,不仅有效提高了课程的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合理设计课程,有效监控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教授的招聘、评估和晋升要由国内外著名同行教授推荐并经过学校层层批准才能上岗。NUS许多课程的质量符合国际一流标准,部分院系毕业证书获国际学术机构认可。NTU所有工程课程都获得了新加坡工程鉴定局华盛顿协会成员首肯,其商学院是亚洲第三所获得欧洲质量发展体系及美国国际管理教育联合会两项认证的商学院。
2.高度的职业化
新加坡政府办大学的宗旨相当明确,就是培养学有所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第一,课程设置的职业化。 大学各项专业课程的开设均以社会需求为标准。每个学院都设有由工业家、商界领袖、高级公务员和学者等组成的咨询委员会。课程设置前必须请咨询委员会参与课程论证,确保所开课程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修订课程设置与调整教学内容时,必须听取咨询委员会提供的建议和信息,以适应社会及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毕业后能更好适应社会需要,各专业学生必须兼修其他专业课程。尤其是理工性质的高校更强调课程设置的务实精神,如产品与室内设计、大众传媒、市场策划、心理辅导、物流、资讯等课程紧扣最新科技和工业发展需求。鉴于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大学生在选择专业前要考察将来的就业前景,学校也会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追踪。
第二,教学与实习方式的职业化。倡导“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自由规划,培养学生的个人创造力和自学能力,为个性发展和挖掘潜能提供空间。“教师需要有更多时间去开发设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去反思,去实践,进而和学生进行互动”大学的实习活动丰富多彩,尤其是理工类学校更强调实践教学,二年级实习课有10周,三年级工业联系课24周。NTU内设立工业技术革新中心,并与世界一流企业合作共建研究室,将工厂的机器设备和运行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模拟工厂,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实地学习,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学习中犹如置身于一个大工厂的各个部门,既获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接受了行之有效的技能训练,毕业后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适应工作角色,将所学知识在较短时间里用于复杂的实际工作环境中。
3.高度的信息化
各高校在教学中都广泛采用各种互联网、多媒体等高新技术,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效率和质量。NUS校园网主干速度可达到24GB/秒,1,000个无线网络发射设备和3.5万个有线网络接口使师生在校园里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运用电话会议技术,师生们可与万里之外的学者“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NTU有新加坡第一个数字化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大量国内外教学科研资源,如视听材料、多媒体光盘、在线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书籍等;建立了电子媒体服务通道(GEMS),为师生提供获取大量知识信息的站点。
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启示
纵观新加坡高等教育体系和特点,可以看出,其高等教育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后人借鉴。其中新加坡在发展自己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开放教育大门,同时也吸纳来自别的国家的大学与高校来新加坡开设分校或者选择和本地的教育机构合作开发课程。其高等教育采用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也保证了能与其他国大大学的课程无缝对接。而新加坡采取的精英教育,分流教育以及学术与职业教育并行的双规模式,也牢牢的把控注了大学的录取率在较低的水平线上。(不到20%的同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政府大学进行学术高等教育,40%的学生选择理工学院等职业教育,而30%的学生选择私立大学进行夸学科和专业的外国高等教育)。这样的模式保证学生学有所用,把学业与职业挂钩。一方面保证了新加坡在各个行业发展的人才输送,一方面也保证了全体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率。不会导致大规模的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窘境。积极开发人才也保护人才,使得物尽其用,各司其职。